4月22日下午3点,四名武装分子从松树林中窜出,举枪扫射正在高山草甸拍照的游客。 帕哈尔加姆镇的山谷里还飘荡着未散的血腥味。
26具尸体横陈,其中一名海军军官的证件沾满泥土,他的妻子在社交媒体上写道:“他说这次考察是为了让克什米尔更安全。 ”
三天后,印度总理莫迪宣布暂停执行《印度河河水条约》,切断了巴基斯坦60%的农业命脉。
巴总理谢里夫则下令关闭领空,印巴唯一的陆路口岸阿塔里检查站被铁网封锁。
印度航母“维克兰特”号逼近卡拉奇港,巴军歼-10CE战机挂载导弹升空警戒。这是25年来,南亚最接近战争边缘的时刻。
断水断粮印度的“窒息式报复”
莫迪政府这次的反制措施堪称“外科手术式打击”。
暂停《印度河河水条约》直接掐住巴基斯坦的经济咽喉,该国80%的小麦灌溉和50%的电力依赖印度河支流。
旁遮普省的农民在烈日下看着干涸的沟渠怒吼:“这是要饿死我们! ”
关闭阿塔里口岸更让跨境贸易陷入瘫痪。
每天200辆货运卡车的粮食和药品滞留边境,一名印度司机拍下视频:“巴方警察用枪托砸碎了我的车窗。 ”
外交驱逐则充满羞辱意味:巴驻印使馆的军事顾问被勒令一周内离境,印方甚至要求巴外交官数量从55人砍到30人。
印度民众的怒火在社交媒体上燃烧。
“把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”的标签登上热搜,一名退役将领在电视上叫嚣:“我们的布拉莫斯导弹10分钟就能摧毁伊斯兰堡! ”
经济学家警告:印度河断流可能导致巴粮食价格暴涨300%,数百万难民将涌向印控边境。
军备竞赛的死亡螺旋
巴基斯坦的回应同样强硬。
空军基地内,歼-10CE战机挂载的霹雳-15E导弹射程达145公里,性能碾压印度阵风战机的“流星”导弹。
巴海军司令登上潜艇前撂下狠话:“印度航母敢进领海,我们就发射‘巴布尔’巡航导弹。 ”
印度的威慑手段也在升级。
“维克兰特”号航母搭载的米格-29K战机频繁起降,舰长声称:“我们有能力封锁巴基斯坦所有港口。 ”
在克什米尔实控线,印军刚刚部署了从以色列引进的“蜘蛛”反无人机系统,去年6月,巴方无人机曾摧毁印军哨所。
最危险的信号来自核武库。
伊斯兰堡郊外的山体隧道中,沙欣-3中程导弹进入发射状态;印度则秘密将160枚核弹头从地下掩体转移至移动发射车。
美国智库模拟显示:若爆发核战,南亚将立即死亡5000万人,全球气候会进入“核冬天”。
克什米尔死结如何炼成?
这场危机的根源要追溯到1947年8月14日午夜。
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仓促划定的分治线,让穆斯林占多数的克什米尔成了印度教徒王公的领地。
王公宣布加入印度时,第一批巴基斯坦民兵翻越雪山发起了进攻。76年来,这里已爆发三次战争和数百次边境冲突。
2019年的自治权废除令彻底点燃火药桶。
莫迪政府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,允许外来者购房定居,8.5万移民涌入导致本地穆斯林激烈反弹。
“抵抗阵线”组织在宣言中写道:“我们要用子弹阻止殖民者玷污土地。 ”
历史总是惊人相似。
1999年卡吉尔冲突中,印巴士兵在海拔5000米的冰川上用铁锹互殴;2024年6月,武装分子制造巴士坠崖事件导致9名印度教徒死亡。
每次血腥事件后,双方都会暂时停火,但这次,《印度河河水条约》的撕毁打破了最后一道安全阀。
恐袭背后的黑影,谁的阴谋?
“克什米尔抵抗阵线”宣称对袭击负责,印度拿不出巴方支持恐怖主义的证据。
袭击发生时美国副总统万斯正在新德里讨论“印太战略”,他随即表态支持印度“自卫权”。
巴媒《黎明报》质疑:“为什么每次美印走近,克什米尔就会爆发恐袭? ”
中国的态度成为关键变量。
中巴经济走廊的卡车司机开始配备防弹衣,新疆军区部队在喀喇昆仑山口增加巡逻。
外交部发言人仅表示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”,被外界解读为拒绝选边站队。
俄罗斯的立场更值得玩味。
印军70%的武器来自俄制装备,俄外长拉夫罗夫却称“支持印度捍卫领土完整”。
莫斯科试图通过支持印度换取其疏远美国。这可能让莫迪误判形势,采取更激进政策。
南亚站在战争门槛上
伊斯兰堡的超市出现抢购潮,市民囤积面粉和蜡烛。
新德里的股票交易所军工板块暴涨15%,军火商连夜加班生产弹药。
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冷静,但印巴代表在安理会互掷文件,谈判桌被拍得震天响。
克什米尔的牧羊人赶着羊群逃离边境。
他们记得1999年卡吉尔战争时的场景:印度战机投下的燃烧弹点燃整片草场,烧焦的羊尸堆积如山。
一位老人跪在印度河畔祈祷:“真主啊,让仇恨随河水冲走吧。 ”
但河床正在干涸,就像这片土地上最后的理性。
